9月23日下午,学校召开2025年科研工作会议。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徐长节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肖乾参加会议。

会上,徐长节代表学校向为学校科技事业发展付出辛勤汗水、作出卓越贡献的全体科研工作者和老师们表示感谢和敬意。他指出,近年来,科研工作的接连突破是学校不断进步的主要支撑,为学校连续三年荣获省属高校综合考核“第一等次”跃居第二名立下了“汗马功劳”。成绩来之不易,是全体华交人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的奋斗结果,但同时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作为一所地方行业高校,与高水平院校相比,学校的科研水平还存在差距。
就进一步做好科研工作,徐长节强调,
——要强化顶层设计与战略引领,解决“方向在哪”的问题。要着力做好科研规划的顶层设计,深度凝练和聚焦我校科研主攻方向,将优质资源集中配置到基础好、潜力大、突破可能性高的优势领域,力争在国家科技奖、国家重大项目取得新突破。要着力构建高效协同、支撑有力的科研平台体系,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字号”平台要真正成为汇聚高端资源、引领学科创新、辐射全校发展的“动力引擎”,推动国家级平台与相关学院建立紧密的结对协作机制,强化对各级科研平台的规范管理与绩效评价,建立健全定期考核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好科研平台在凝聚人才、培育团队、承担重任方面的核心作用。要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能,尽快研究制定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与服务配套政策,不断深化与政府、行业企业及社会各方的战略合作,精准把握产业技术需求和市场导向,通过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拓展横向合作资源,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要强化过程管理与服务支撑,解决“如何坚持”的问题。在精细化服务方面,一方面要深化科研组织模式改革,大力加强有组织科研,围绕重大目标组建大团队,承接大项目,形成攻坚克难的集团军优势。同时,也要为那些从事自由探索的个体研究者保留足够空间。另一方面要完善全过程服务与管理,从项目申报、过程督导到成果转化,提供精细化、专业化的服务,减轻科研人员在事务性工作上的负担,让他们能把更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真正的科研活动中去。在严格管理方面,一方面要筑牢学术诚信与廉政防线,全面加强学术诚信宣传教育,完善学术监督与诚信管理制度体系,构建科学、规范、透明的学术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坚决维护学术道德底线,严肃查处各类学术不端行为,积极营造崇尚真理、严谨治学、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另一方面要建立以质量和贡献为核心的评价体系,突出对解决真问题、产生真实影响、需长期潜心钻研的成果的奖励,激励教师和学生沉心静气、甘坐“冷板凳”、苦练“真本领”。
——要营造创新生态与交叉融合,解决“如何突破”的问题。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原创突破新动能,以机制创新为核心,系统推进跨学科研究体系的构建,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推动形成“问题导向、项目牵引、平台支撑”的交叉研究新范式。鼓励教师跨院系任职,为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创造深度交流、思想碰撞的条件,从而催生新的学术增长点。要加强学术交流,营造开放创新生态,对“赣江学术论坛”“中俄现代铁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现有品牌学术活动进行提质升级。各二级学院要依托学科特色,打造一批小而精、专而深的系列学术活动,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学术交流体系。要强化开放合作,构建协同创新新格局,各二级学院要以更加主动、更加开放的姿态,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要进一步完善国际科技合作的管理与服务机制,为各学院开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提供有力保障,着力推动与国内外顶尖高校、高水平科研机构及行业领军企业建立多层次、实质性的合作关系,积极拓展共建联合实验室、合作开展重大科研项目、互派访问学者、共同举办高端国际学术会议等深度合作形式。

会上,肖乾回顾了学校“十四五”以来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对“十五五”科研工作进行了部署。土建学院、机电学院、电气学院、信工学院、交通学院、经管学院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学院科研工作情况。
科发院、人事处、发规处、研究生院、华交产业集团负责人,各学院院长、分管科研工作院领导、科研秘书,教师代表参加会议。(马莉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