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上网认证 智慧交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交大要闻 > 正文

土建学院连续三场学术盛宴:聚焦“双一流”

作者: 来源:土建学院 时间:2017-11-07 浏览:

  11月6日上午,应我校土木建筑学院和徐长节教授邀请,上海大学刘飞禹教授、中南大学徐林荣教授和浙江大学王金昌教授为土木建筑学院师生带来了三场学术报告,为我校“双一流”建设、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出谋划策。

  刘飞禹教授作题为“筋土界面的静动力剪切特性研究”的学术报告。他对筋土界面的静动力剪切试验开展的实验仪器、材料及方案做了介绍,阐述了剪切速率和砂土密实度对筋土界面动静剪切特性的影响。讲座结束后,刘教授与到场师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徐林荣教授作题为“高铁路基工后沉降规律与控制效果机理分析”的学术报告。徐教授现任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际工程实验室副主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四项、重点基金一项,其中地球科学学部1项,《泥石流危害桥隧工程成灾链特征与工程易损度动态评价方法研究》,工程与材料学部2项,《高速铁路无碴轨道桩-筏复合地基固结特性与沉降控制机理研究》《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筋土界面参数测试方法与计算模型合理选择研究》,高速铁路联合基金1项《高速铁路软土地基沉降变形规律与控制方法研究》。报告重点介绍了高铁路基工后沉降规律、控制措施效果及机理分析。徐教授就高铁路基工后沉降的计算方法等问题耐心回答了现场师生提出的问题,对部分研究生的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现场指导。

  王金昌教授作题为“盾构隧道变形控制标准及保护措施研究”的学术报告。他简要介绍了引起地铁盾构隧道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以及阐述了隧道受力变形机理的研究进展,结合具体案例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PLAXIS有限元计算软件进行复杂环境下隧道结构精细化分析、地铁盾构隧道横纵向控制标准、隔离桩控制基坑开挖对近接运营隧道的影响、内张钢圈加固盾构隧道工作特性数值分析,讲述了目前的研究工作-世纪大道快速路明挖对下穿地铁影响。报告会后,王金昌与在场师生展开了热烈互动,对师生提出的疑问进行了详细回答,并给出了自身对地铁盾构隧道受力变形机理及保护措施的深刻见解,为在场师生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指导。

  学术报告会后,土建学院为三位教授颁发了土建学院特聘教授证书。

  下午2点,三位教授参观了北区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中心,听取了中心实验装置的详细介绍,现场参观了轨道试验线,对我校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中心实验场地、设备条件给予了高度评价。现场还针对如何有效地利用北区工程实验中心进行学术研究以及解决工程问题提出了宝贵意见,初步制定了一系列科研试验可行性方案,助力我校国家级科研平台申报和建设。

  土木建筑学院、科研处负责人及徐长节教授陪同参观。(摄/陈君、张嘉艺)

责任编辑:陈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