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校党委始终将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思政工作因事而化、因势而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形成了强信心、暖人心、筑同心,全员齐抗疫、全力促发展的工作格局和浓厚氛围。
在战“疫”大考中上好思政大课
灾难,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
疫情发生后,冲在抗疫最前线的医护人员,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白衣执甲筑起一道道守护生命的钢铁长城。“宅”在家里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徐杰玲看到这一幕幕,情之所至,由感而发,随即写下一首《我没有见过天使,我只见过你》原创诗歌,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创作的过程非常顺利,600多字仅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因为诗中的内容都来自于真实的素材,不需要‘加工’,自然呈现就足够动人。”徐杰玲说。

老师写诗,学生朗诵,隔空合作录制《我没有见过天使,我只见过你》抗疫短视频。
随后,她联系了6位学生隔空合作朗诵,将诗歌录制成短视频,经学校官微发布后,引发强烈共鸣。“老师写诗,学生朗诵,这是战‘疫’时期的我和学生共上的一堂别样思政课。”
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扬集体备课的优良传统,将一个个鲜活的战“疫”典型案例融入思政课堂,创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制度优势教育、生命感恩教育,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有的组织学生线上分享家乡抗疫好经验、好做法;有的利用视频分享的形式,将“花椒”学子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抗疫故事融入课堂教学中;有的通过网络图书馆为学生提供参考书籍,带领学生“云”参观红色教育纪念馆扩展课外知识;有的通过网络调研问卷收集数据,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理论学习的困惑……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易修政等10位教师积极参与省教育厅组织的战“疫”思政课录制,进一步丰富充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库”。讲好战“疫”故事,每个人都感同身受,必胜的信念愈发坚定如磐。
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2月17日是学校原定如期开课第一日。当天,师生们一起开启“云”相聚——“云上升旗”砥砺家国情怀,“在线上课”师生互致问候,“手写家书”传递纸短情长,用“三礼”(升旗礼、上课礼、家书礼),迎接“云上开学季”。

迎接“云上开学季”,升旗礼砥砺家国情怀。
这是一场特殊的升旗仪式:没有熟悉的升旗台,没有整齐的护旗队,有的只是一颗颗同“屏”共振的中国心。来自山西忻州的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大三学生谢斌斌说,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举行“云升旗”有一种特别的仪式感,把个人与国家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心与心没有距离。”
如何让线上教学也能保持尊师重道、潜心向学的氛围?早起梳洗,穿戴整齐,仪表举止得体,课前问声“老师好”,课后道句“老师辛苦了”,自觉践行“上课礼”,看似简单的仪式感,却十分有效。土木建筑学院老师张鹏飞认为,这是非常时期师生之间的一种默契。起初,他还担心课堂氛围可能会因为疫情防控不好,然而正式直播上课之后,同学们丰富的表情包让群里一下子活跃了起来,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满满的活力。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生孙月桐的父亲是名铁警,大疫当前,他毅然选择坚守岗位。这一刻女儿好像突然理解了自己的父亲,“你常说,每个人都有自己想回的家,只有他们都回到家,你作为铁路警察,才能回家。这是责任,也是你的誓言。”孙月桐在给父亲的家书中写道。
在疫情大考下,延续“三礼”主题教育的传统思政特色,让这堂全校师生共上的思政大课,变得更加深刻,更有力量。
“护心”“健身”“群艺”齐发力,织密防“疫”大网
“面对疫情,积极乐观的情绪、健康向上的心态,也是一种强大的免疫力。”
近两个月来,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舒曼异常忙碌。他带领团队深入开展“联心抗疫·心理援助”行动,搭建网络支持和求助平台,开通24小时免费心理辅导热线,并以副组长身份参与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抗击疫情‘安心’计划”,为广大师生群众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服务,用心灵温暖心灵。

疫情发生后,舒曼带领团队迅速开展“联心抗疫·心理援助”行动。
“现在出不去,在家又要面对父母,真不知怎么办才好!”居家抗疫期间,因家庭矛盾寻求心理辅导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针对来访者的求助,舒曼耐心地进行疏导,他明白,“来访者愤怒的不是父母,而是可怕的病毒”,并建议试着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自己的状态调整好了,情绪变好了,就会有更多的内在空间和爱来包容亲人。
在舒曼近12万字的援助日记里,记录着他抗疫期间全身心的付出与爱,网上已获得总计超300万的阅读量。那些直抵人心的文字,不仅宣传和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同时营造出良好的心理疏导及人文关怀氛围,对消除社会恐慌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还利用网格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建“十名心理咨询师、引领百余名辅导员、培训千名学生骨干、服务两万余名学生”的心理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校院班寝四级队伍作用,进一步织牢织密抗疫“护心网”。
居家战“疫”,既要强心理,也要强身体。宅在家里,如何健身?体育与健康学院结合居家隔离防控的特殊需求,集中学院运动训练、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等专业的优秀师资力量,坚持精准施策、体医融合,从居家锻炼、科学健身、调节心态、合理饮食四个方面,制定出居家隔离期“合理运动、科学预防、娱乐身心”的操作指南和方案。

体育与健康学院结合师生隔离期间的特殊需求,推出系列居家健身方案。
考虑到“宅”家空间受限,健身方案以武术、太极拳、瑜伽等项目为主,由国际级运动健将等及时录制了6个讲解细致、通俗易懂的《世界冠军和你一起来健身》系列居家锻炼专题视频,同时学院组织运动医学博士和教授撰写了7篇图文并茂的《抗击病毒,科学健身》系列专题文章,精心策划了3期调节心态专题和2期合理饮食专题推送,引起广泛关注、学习和转发,及时为2万多名师生居家科学健身提供有效指导。
时代造就艺术,艺术记录时代。疫情期间,艺术学院主动发挥自身独特优势,面向全院师生征集接地气、暖人心、短而精的文艺作品,讴歌战“疫”一线的感人事迹,致敬“最美逆行者”。

艺术学院师生踊跃创作接地气、暖人心、短而精的战“疫”作品。
“危难时刻吹响号角,年夜饭没吃你就来到。隔山隔水不隔爱,默默奉献不求回报……”这是2018级音乐学专业学生陈珂创作的公益歌曲《有你真好》。他说,“疫情面前,看到许多‘逆行’的身影用自己的行动保护人民安全,许多‘不眠’的医者与时间赛跑、与病毒交锋,特别感动。”而这一幕幕感动的画面,正是他创作的灵感源。
师生们积极利用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形式,宣传疫情防控的科学知识,再现全民抗疫的感人画面。目前,共收集作品95件,其中音乐24首、舞蹈11支、绘画设计60幅,在网络上激扬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
“把思政工作做到师生的心坎上去”
“学校每一位师生员工的健康平安是学校最关心、最大的事情。”校党委书记万明表示,思政教育是育人的工作,要做到师生的心坎上去。非常时期,既要物质上给予补助帮扶,更要精神上给予人文关怀,“让广大师生感受到学校的牵挂与温暖,面对疫情可以坚强面对、充满信心”。

学校在全国率先向湖北省经困生发放1000元/人的专项慰问金。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发生后,学校通过建立全校湖北籍学生专项工作群,实时掌握疫情严重地区学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动态,并在全国率先向湖北省疫情严重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1000元/人的专项慰问金,覆盖武汉、宜昌、黄冈等13个地市,实现了湖北省困难学生100%受助,家庭因病、因疫致贫学生还将视情节给予临时困难补助。“这既让我们解除了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也感受到了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更增强了团结一致战胜疫情的信心。”2019级学生陈超杰说。
同时,教育发展基金会广泛凝聚校友和社会力量,设立“防控疫情、关爱校友”专项基金,将募集的爱心善款与防护物资全部用于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日前,基金会启动“网课流量专项补助”,为每名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特别困难的单亲家庭学生、在校孤儿、残疾学生、湖北籍和身处湖北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计1003人,分别给予100元补助,充分保障线上学习、线上科研、线上求职的流量需求。

“‘宅’家才艺大比拼”线上活动丰富广大青年学生的精神生活。
“欢迎参加家庭文化、体育、学习、娱乐线上活动,在家过一个健康平安的假期!”疫情刚发生不久,“交大青年”“花椒先锋”微信公众号便积极策划开展书海拾贝、创意全家福、短视频大赛、健康锻炼大赛等“‘宅’家才艺大比拼”线上活动,推出“集思广‘疫’花椒说”线上专栏,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充分利用假期,努力提升自我,丰富精神生活。
“冠状病毒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和不便,但也是对我们应变能力的检验和锻炼。”“疫情无情人有情,阳光总在风雨后。”“疫情即将过去,春天已经来临。”……元宵节前夕,研工部组织研究生导师、辅导员以“手写书信”的方式,为全体研究生传递科学抗疫的爱心与信心。见字如面,昔日的师生情跃然纸上,格外温暖。

研究生导师、辅导员纷纷手写书信,向全体研究生传递科学抗疫的爱心与信心。
结合居家科研的实际,研工部还开展了“科研学习12天打卡”活动,鼓励“花椒研”静心科研;组织研究生观看思想政论节目《这就是中国》,深入了解中国抗疫的世界意义,收获满满正能量,为未来潜心科研加油蓄力。
“我和他从未见过面,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疫情防控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离退休老同志盛思琚依然不停地念叨着那位“亲人”,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年近90的盛思琚老人患有心脏病,药罐子常年不离身。一个多月前,常备药快吃完了,而此类药只能在定点医院才能买到,子女又不在身边,她内心焦急如焚。得知情况后,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党委组织部部长凌四宝立即拿着老同志的病历卡,化身“代购员”,开车到南大二附院挂号、买药。
“这可真是救命药啊!前后不到3个小时,就买回来了。他不仅给我垫付了自费药的零头和挂号费,而且还多备了半个月的用药。”这时,盛思琚老人的心才踏实下来。
“经过这次疫情,发现身边的好人真不少,特别是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每天看电视都在受教育。”盛思琚越来越感到,能在山水校园里安享晚年很幸福。

学校成立春运一线疫情防控临时学生党支部,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教育引导259名坚守在铁路一线的春运志愿者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由党政管理干部组成的校门管控临时党支部,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门岗管控和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患难见真情,烈火见真金。抗击疫情是检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试金石”。学校第一时间成立由党政管理干部组成的校门管控临时党支部,主要负责排班值守南北区大门,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门岗管控和应急管理工作;紧急招募10余名教工志愿者,成立教师临时党支部,参与处理校内疫情防控应急性事务,为离退休教职工提供帮扶、支持、宣传等相关服务;分别成立春运一线疫情防控临时学生党支部和湖北籍临时学生党支部,引导学生党员做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广大党员、干部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让党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高高飘扬。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危机也是良机。经历这次特殊的战“疫”大考,全体师生的心贴得更近、手拉得更紧,奋力实现学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精气神愈发充沛、正能量更加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