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认证 智慧交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交大要闻 > 正文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贫富分化与社会分层

作者: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时间:2005-12-02 浏览:

主讲: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导孙立平博士

11月30日晚7点,图书馆202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听众爆满,掌声不断。应我校邀请,清华大学博导孙立平教授做客第108期“孔目湖讲坛”,为广大师生带来一场题为“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贫富分化与社会分层”的精彩讲座。孙博士独特的专业视角,平和而精辟的语言,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论断博得了阵阵掌声。整场讲座不时高潮迭起,孙博士兴致所至地站着为听众做了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讲演,赢得了在场听众的热烈掌声。

分析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贫富分化与社会分层的问题,必须注意的一个特殊背景是,发展模式的转变。在过去20多年中,中国GDP的增长年均达到9%以上。这样长时间的持续经济增长,按照目前经济学界乐观的估计,在中国还要持续若干年时间。开讲后,孙博士指出,旧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旧的发展模式中三个基本因素已经不可持续。孙博士以投资金矿的两种不同情况为例进行了分析说明。

过去的发展模式已经基本走到尽头,其内在的动力已经是强弩之末;要使中国的增长和发展能够延续下去,必须将其动力置于新的基础之上。这个新的动力就是充沛的内需。孙博士坦言:“需求和市场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由于国内市场的狭小和需求的有限,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不得不依赖于外需。然而这种发展模式的负面经济社会效应是很大的。即使我们能够承受这种负面的经济社会效应,片面依赖外需的增长模式也不可能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持久的动力。”

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实现相对的利益和谐。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起来了,但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利益均衡机制却没有相应地建立起来。结果是市场中的利益格局严重失衡。在分析目前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时,孙博士例举了世界银行1997年发布的《共享不断提高的收入》的报告中指出的:中国80年代初期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是0.28,到1995年是0.38,到90年代末为0.458。中国已经跨入居民收入很不平等国家行列,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53—0.54之间。

贫富差距的主要表现在于结构分布的不均匀,城乡关系的不协调。据调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世界平均为1.5倍,中国则为3.2倍。由于社会结构的定型,阶层之间的边界开始形成,内部认同形成,阶层之间的流动开始减少,社会排斥和阶层也再生产。贫富差距扩大趋势失控及原因就是,作为制度的收入分配的不规范化。要如何解决呢?孙博士说到:“要建立有关收入分配的基础制度,为调控分配和利益关系奠定基础;要规范市场中的首次分配,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要改善国家的再分配,发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要加快城市化,促进就业。”

孙博士提出值得探讨的是,不同群体在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上所存在的巨大差异。由此可见,贫富悬殊是不同群体在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上失衡的结果。所以必须以分化的利益主体的利益表达权利为基础建立利益均衡的制度化机制。

最后的交流与互动环节中,孙博士说到:“不仅要求建立相关利益表达上的代表,还要求政府转变职能、调整内部关系,介入协调过程的谈判。将宏观逻辑与微观机制相结合,建设和谐社会,与税收有重要关系”。孙博士还认真地对相关问题做出了精彩回答。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