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认证 智慧交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交大要闻 > 正文

心理咨询师徐冉做客孔目湖讲坛

作者: 来源:孔目湖讲坛  时间:2012-12-07 浏览:

  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好心态?如何化解误会和怨恨?如何在拒绝别人时又不伤害对方?对于生活中种种沟通问题,我们能否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呢?
  12月5日晚,心理咨询师、河南寿康学会会长徐冉先生作客第322期孔目湖讲坛,为我们带来了一场题为“非暴力沟通”的精彩讲座。讲座期间,徐冉先生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非暴力沟通,提出了沟通问题可行的方法和建议。

 (心理咨询师 徐冉 先生 /  摄影:辛江)  

  非暴力沟通的含义
  “人要爱自己,但并非放纵自己,也不是攻击自己,而是体谅自己。”徐冉如是说。
  非暴力沟通,又称爱的语言、长颈鹿语言,是全球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领域非暴力解决冲突的最佳实践之一,广泛运用于教育领域。徐冉认为,非暴力沟通不仅仅是一种心理工具,“平静地觉察,平和地表达,平等地关爱”,而且还是一种艺术,用它来帮助人们体验生活的乐趣。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构造一种优美的生活。我们现实生活中总是存在许许多多沟通问题,而“暴力制造暴力,压力增加压力”,要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需要我们善待自己,只有善待自己,我们才能善待别人。
那么,应该如何善待自己呢?徐冉认为,心灵就像都江堰里的水一样,太过放纵就会是使周边颗粒无收,太过紧缩就会导致决堤,因此,善待自己既不能过于压迫也不能过于放纵,要正确地体谅和引导自己。

  非暴力沟通的要素
  非暴力沟通不仅需要“懂我”,更需要“懂你、懂大家”。因而,在矛盾或冲突发生时,我们不仅要体会自己的感受、需要,还要体会对方的感受、需要,要站在双方的立场分析问题,这是化解矛盾或冲突的第一步。
  对于矛盾或冲突双方的感受和需要,要尽可能地寻找它们的交集,在它们间建立一座桥,体谅双方的感受,满足双方的需要。非暴力沟通认为“所有人都有共同的需要”,化解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挖掘出共同的需要。
  非暴力沟通还是一种商量式的语言,“请求“也是它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发掘矛盾双方的共同需要后,我们需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友善地交流,要向对方提出解决问题的请求。非暴力沟通的前提是真实,它并不是让我们在请求时唯唯诺诺,更不是用来控制别人的工具,因此,非暴力沟通提出的是请求而非要求。

徐冉先生通过道具进行心理状态模拟)

  徐冉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一项小游戏,他让观众们写三句话,分别以“我应该”,“我选择”,“因为我希望”,以此来表达出自己所想。在游戏环节,同学们踊跃参与,先生则给出了自己的宝贵评价,期间一位来自软件学院的新生用自己感人的经历写出的三句话博得了观众们的掌声。

(徐冉先生为孔目湖讲坛题词)

  非暴力沟通的技巧
  对“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要素,在生活中运用时是有技巧的,它们必须基于“人与人是相互依存的”和“与人协作而不强迫”的两个原则。同时,在“观察”与“感受”的过程中,要力求真实,并在不同情况下调整自己的需要。
  徐冉提醒到,要正确区分观察与评论,要能够不带预设地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具体指出正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事物。观察是纯粹的了解与分析,不能带有任何评判色彩,而评论则带有强烈的评判色彩。对于生活中的事情,我们应当仔细观察而非急于评论,必须评论是也要注意加上主语加以解释。
  徐冉布置了一个小小的课后练习,即为每天照镜子5分钟。徐冉说,尽管一开始会觉得自己有很多地方不好,但是要坚持下去,这样会慢慢发现自身的变化,从而加强自己的自信与实力。
  总而言之,我们应专注于澄清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而不是分析和评判,这样我们将发现自己内在的慈悲;通过深入的倾听我们自己和倾听他人,我们可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使友爱互助成为现实。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