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题:审美与我们的人生境界
主讲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中华美学学会理事
朱志荣 教授
时间:6月6日(星期四)晚上7:00
地点:图书馆202
气质应该如何培养?
为什么会有“情人眼里出西施”?
穿着打扮体现着什么样的内心世界?
如何从生活中发现美好的事物?
顺应自然是实现审美人生的前提条件。
——朱志荣
【何谓审美】
审美是在心灵层面上的一种理想化、艺术化的活动,超越了现实及其约束,走向自由的境界。我们生活在喧嚣的世界里,受着现实生活的各种牵制和打击,于是,人生便需要一个理想的境界安顿心灵。正如苏轼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竹子的魅力除了自然的绿以外,是拟人化的,它虚心、有节,文化把它变成了精神性的对象。
人生要进入审美境界,必以追求自由为目标,而个体的自由,又不能超越于自然和社会。孔子说“从心所欲”,但他又说“不逾矩 ”。这种矩,既包括自然的生命法则,又包括人类的社会法则,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人只有顺应客观的自然规律,才能能动地适应对象。诗经说“鸢飞唳天,鱼跃于渊”,意思是鸟儿自由的飞翔但离不开天空,鱼儿快乐的遨游但离不开大海,这便是在顺应自然中自得其乐。
因此,顺应自然是实现审美人生的前提条件。
【主讲人简介】
朱志荣,1961年生,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 主要个人著作有《中国艺术哲学》、《康德美学思想研究》、《中国文学艺术论》、《古近代西方文艺理论》、《商代审美意识研究》、《中国审美理论》和《中西美学之间》等,主编《中国美学简史》等。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夏商周美学思想研究》 和《中国史前审美意识研究》等项目多项,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审美意识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