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你自己,不要让别人来代替你。” 5月30日晚,我校特聘外籍教师Patty做客第335期孔目湖讲坛。她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题为“快乐学英语——我与中国学生的那些事(Eight Things I’ve Learned about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的精彩讲座。
(美籍教师、英国剑桥大学ESOL教育学博士 Patty 女士 / 摄影:辛江)
不善于表达观点的中国大学生
讲座伊始,Patty就开门见山,谈到大多数中国大学生仍然把自己当做孩子,言行举止透露着不成熟,而美国大学生则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了,具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她认为大学是从孩子过渡到成人的重要时期。因此,她建议中国大学生能够更成熟更独立并且拥有他们这个时期应有的想法。“Less like a child and more like an adult”,Patty如是说。
她认为,中国大学生往往不喜欢表现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他们常常处于被动状态。通过四年的中国生活,她发现中国大学生们都会欣赏那些对工作、生活充满热情的人,但他们自己很少尝试着去成为其中的一位,并常常是处于被动状态。许多中国大学生,他们只在老师、长辈、上司面前表现出激情,但对于他们自己的内心,却缺乏热情和动力,他们不是在为自己做事。接着,她介绍了一个名词叫做“flat affect”意思就是没有面部表情,无法从他的面部表情判断出他的心情。而这种人在美国通常是被认为是有心理疾病的。因为美国人都能够“Wear your heart on your sleeves ! ”也就是他们都会将自己心里的想法表露出来。
(讲座吸引了许多同学)
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中国大学
Patty 以运动会为例指出中国大学生具有非常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她解释说,看到运动会开幕式所有人为了集体表现出的牺牲精神时,她深切体会到中国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让她看到了中美方文化的相异之处。
Patty说,美国学生在集体工作中不会像中国学生表现得那么好。因为美国注重的是个人主义,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但她指出相较于美国大学生来说,中国大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大多数中国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一样的,给出的答案也都是一样的。中国学生接受的教育是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而美国老师在小学就开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从另一个角度说,与意见相比,中国大学生更喜欢事实。为此,Patty建议道,思考时不仅限于答案,要善于联想运用挖掘出自己的创造力以达到获得不同思想的目的。同样,Patty 以“Think out side of box”结束这部分演讲,意思就是要跳出框架式的思维盒子,培养批判新思维能力。
(美国人用独特的方式来活跃现场气氛)
不注重学习方法的中国大学生
Patty说道,中国大学生很努力但不聪明,因为他们没有学会适当的学习方法。她以背单词为例,大多数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不会加以运用,因此学英语效果不佳。她以幽默的方式展现中国学生背单词的情景,只是不断地重复,但当她要求对方用词语造句时,中国学生常常不知所措。
她认为,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学习方法更好。此外,Patty强调说,中国学生太过于注重完美的发音和语法而忽略交流这个重要的部分。接着,她以她遇到的不同人对“right”的发音为例解释到,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发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发音。并且只要没有原则性的错误这些发音都是正确的。她还指出因为教学资源的不足,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和外教交谈,所以和其他的中国人练习口语也是极其重要的。对此,Patty提出了几条建议:平常和同学通电话时可以用英语交谈;和朋友用餐时可以只说英语;每星期选几个晚上和室友约定用英语沟通。“It is not making mistake that matters,but opening your mouth and your mind .”Patty如是说。
Patty还向我们介绍了全世界大学生的共同点,例如都爱食物,休闲方式都相似,上网、购物、看电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