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上网认证 智慧交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交大要闻 > 正文

【江西发布】华东交大校长雷晓燕寄语新生:你们就是交大

作者: 来源:【江西发布】 时间:2014-09-22 浏览: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祝贺2014级6164名新生成为华东交大最年轻的主人。首先,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将人生中最朝气蓬勃、最意气风发的时光给了华东交大。借此机会,我也要向哺育你们成长、给予交大信任的家长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感谢你们的父母,把最宝贵、最无可替代的“财富”送到了华东交大。

就在我们现场,还有7位特别的主人,他们就是来自云南鲁甸的7名同学。他们是,温生旭、吴杰、潘壵、邵明鹏、陈兵、李振源、马银河。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庆祝这7名同学和6157名新生,在今天正式成为华东交通大学的一员!

我想,无论是刚刚步入大学的本专科同学,还是继续深造的研究生们,此时此刻,都需要认真思考一个问题:大学是什么?我相信,在同学们的脑海中,答案肯定是千差万别的,甚至于在极个别同学心目中,大学就是终于不用再挑灯夜战、苦兮兮备考的“乐园”。我要告诉同学们的是,学生就是大学,你们就是交大!大学因学生而存在,如果没有学生,大学就不能称之为大学。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讲,你们是交大最年轻的主人,你们怎样,华东交大就怎样。

在你们这个朝阳初升的年纪,我想谈论的最多的就是梦想。它可能质朴零碎,也可能壮阔凌云,甚至显得有点叛逆不羁,无论如何,却都真实而纯粹。每一个梦想背后,也都蕴含着改变自己、改变交大的力量。敢于梦想,是远航的开始。在此,作为一名师长,就同学们在正青春的时光里放飞梦想,谈三点期许,概括起来,就是求知、求思、求己。

一是要求知。求知就是学习知识,习前人所探知。在这里,我要告诉同学们的是,你们是幸运的。学校已经决定,从2014级开始,为每一个新生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主要职责就是指导我们如何做好学业规划;从今年开始,我们还将在《大学物理》等主干课程实施挂牌教学,给同学们选择老师的空间,为明年开始稳步实施学分制积累经验,换句话说,你们就是学校学分制改革的第一批受益者。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提醒同学们的是,自你们来校报到的那天起,学校就在南北区各竖起了一个“红黑榜”,“红榜”是激励,展示的是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以及学校特等奖学金的获得者名单,希望见贤思齐在学校蔚然成风;“黑榜”则是警示,公布的是近3年来的毕业、学位授予和学籍处理情况,告诉你们大学并不是“保险箱”。再给你们送一道“紧箍咒”吧,全校上下已经达成了共识,就是要把好课堂、毕业的每一道出口关。西方国家发展高等教育有一条公认的先进经验,就是可以宽进,但一定要严出。我们决不允许所培养的学生在浑浑噩噩间就戴上了学士帽、硕士帽、博士帽,华东交大也绝不是一个可以混文凭的地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一个少年与虎共存于海上的求生故事,李安导演把它拍成了电影,有虎在侧,你才不敢惰怠,于是你也不孤独,于是你也不末路。当然,大家也不用紧张,现在流行一句话,叫no zuo no die,相信以大家的聪明才智,只要肯下功夫,一定能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

二是要求思。求思就是独立思辨,探前人所不及。《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临危学习太极拳时,张三丰每演示一次,都会问他记得多少招式?直到张无忌说全忘记了,张三丰才放心地说:你可以去打“怪兽”了。当然,这是小说的虚构,但正如我们的先贤曾经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所谓的教育,是要将学校学到的知识忘掉后剩下的本领。”大学的学习,并非中学时代被动地接受,大学学习的可贵之处,也并不在于所学专业知识的多少,考试分数的高低,更为关键的,是要以科学的态度,前瞻的眼光,不断培养新技能,不断激发新灵感,不断淬炼新的知识。去年,我曾对2013级同学提出,要在课堂上改变“老师今天问了我什么”的模式,转变为“今天我问了老师什么”的思考,最好能把老师问难、问住、问倒,现在,我依然把这个课题抛给我们2014级的同学,尤其是我们的研究生们,更要敢于挑战权威,敢入无人之境,勇敢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蜗居”在教材里的学生,“蜗居”在导师身影中的研究生,都称不上优秀。青春需要多加摔打,让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

三是要求己。求己就是完善自身所未尽,即寻找自我和实现自我。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寻找和发现的旅程,大学亦然。我们的校训“日新其德,止于至善”,说的正是要永无止境的完善自身,这就是交大的精神,交大人的精神。现在一提到大学的精神,很多人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北京大学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很多人顺理成章的就将其列为北京大学原校长蔡元培先生的一人之功。我想说的是,蔡元培先生倡导并推行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学理念,对于造就北大这首屈一指的金字招牌,的确居功至伟。但是,倘若没有陈独秀、胡适、李大钊、辜鸿铭等一批批北大教师,与后来长期担任北大校长的教育家蒋梦麟、同毛泽东“管鲍之交,后无来者”的罗章龙等一大批北大学子间的“问难质疑,坐而论道”,我想,蔡元培先生的治学理念距离上升为北大的现代传统和大学精神,无疑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师生的言行举止,得益于大学精神的长期浸润,又直接地培育、丰富和发展了具有各自特色和风格的大学精神。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提出,从2014级同学开始,逐步在本专科教学体系中增设人文素养课程模块,让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我们坚信,从文化中拈来的智慧与从容,虽然润物无声,却是大学真正的馈赠。

在这里,我向同学们发出一个倡议,很简单,就是看两部电影;也不简单,关键是要看懂其中的道理。这两部电影,我相信许多同学都已经在影院看过了。一部是华人导演中成就最高的李安先生的作品,前面也已经提到了,就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古人常以逆水行舟来比喻学习和人生,我以为,电影中的比喻更为贴切,人生更像一场漫漂——在漆黑如墨的夜海上漫漂,即使如此,也要记得为何出发,去往何处。另外一部导演的名字,对于我们的大部分同学来说,应该不会陌生,他就是韩寒,在他执导的首部电影《后会无期》中,主人公仿佛一路在追寻,但影片却在不断提醒我们,谁都回不去从前。我想告诉同学们的是,时间注定是不曾停下,那么,就让我们认真对待每一天。

同学们,理想及自我的实现,需要汇江成海,需要孤帆远来。论语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室,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孔子称赞弟子颜回的话,说的是无论条件多么艰苦,都乐在其中。当中,守得住信仰,耐得住寂寞,沉浸于道的精神,正是通往梦想的正道。它未必是康庄坦途,甚至可能异常崎岖艰涩,正所谓登者,皆苦。于是,登者更需要信念与信仰的并肩,有远志者,又何惧青天黄地之高厚!

准备好扬帆远航了吗?交大愿作你出海时的晴天,永远的港湾!

祝同学们学业有成、青春无悔!

责任编辑:谢英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