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上网认证 智慧交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交大 > 正文

【人民日报客户端】探寻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作者:李宛凝 凌志 刘立 付凯丰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3-07-14

6月29日,华东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火车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第一分队整装待发,在领队老师汤烨的带领下来到了“出门一旦笔,进门一旦皮”的华夏笔都——进贤县文港镇,针对非遗保护、产业振兴进行实地调研。

image.png

据了解,毛笔制作工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类文化遗产一样,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同时毛笔制作作为文港镇的特色产业,其发展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队员们进入毛笔博物馆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一同了解毛笔制作发展的历史以及毛笔作为非遗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历史上来文港镇进货的外地客商很多,南到湖广,西到陕甘,北到河北,东到山东,全国各地的商人都在文港镇留下了足迹。近年来,文港镇不断强化区域特色文化研究、传承与创新,完善毛笔制作展示基地建设,新建“中国毛笔博物馆”等特色展示设施,全力搭建特色产业对外交流平台,形成了“毛笔生产地+互联网”的产业带动格局,有效提升了文港毛笔的知名度。

image.png

随后,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队员亲身体验了毛笔制作的详细过程。

image.png

非遗传承,关键在人。乡村振兴,关键也在人。关注传承人群体,是非遗传承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在参观了解毛笔制作后,与进贤县毛笔研究会成员,就非遗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及文化产业振兴进行深入讨论调研。文港毛笔传承人朱细胜提到:“文港镇毛笔制作有1600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国毛笔文化之乡”。文港毛笔产业发展至今已经形成辐射面宽、成熟度高的产业集群。目前,拥有毛笔生产企业和作坊2200余家,产品种类涵盖多个系列和多种规格,还拓宽延伸到油画笔、化妆笔等多种笔类,从事制笔及相关用品人员约2.2万人,产品远销海内外。

image.png

调研座谈会结束后,实践队队员们走上街头进行随机访谈。在街边走访的过程中,实践队队员们了解到:在振兴毛笔产业的过程中,文港镇也存在一些问题,譬如毛笔产业的文化振兴停留在宣传推广层面,真正落地见效者较少;在帮助传承人对接市场、打造非遗产品产业链方面,仍然缺乏针对性举措;未能有效发挥非遗在乡村社会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

image.png

image.png

社会实践队队员王昊表示:非遗创新与转化的核心是传承中华民族的思想价值以及文化精神,从而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文明持续发扬光大。因此,无论如何创新,我们都要俯下身、静下心,牢记匠心精神,回归产业发展本质,与时俱进、开阔视野,在不失其本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从而实现高效创新发展。

探寻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华东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火车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结合实际,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在奋斗中激扬青春力量,在实践中挥洒青春汗水。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36713136/rmh36713136

责任编辑:陈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