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上网认证 智慧交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交大要闻 > 正文

【开学典礼】叩问朝暮——在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徐长节 教授

作者: 来源: 时间:2025-09-21 浏览: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华东交通大学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全体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陪伴你们成长、培养你们成才的家长和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这段时间,校园里处处洋溢着蓬勃朝气,也传递着温暖感动。同学们鼓鼓的行囊里,既装满家的牵挂和不舍,也承载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父母临别时反复的叮咛、转身时微红的眼眶,都是成长路上最温情的力量。这些天,大家身着迷彩服,在炎炎烈日下挺直青春的脊梁;手持报名表,在社团招新中绽放自信的光芒;胸怀少年志,在静谧星空下畅谈向往的未来——这一切,正是青春最美的模样。

青春的美好,蕴藏在每一个朝暮之间。“朝暮”是时间的流转,更是生命的节律。它提醒我们光阴易逝、珍惜当下,更引导我们静心思索:在这有限的朝暮之间,我们应当如何度过,才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今天,我想以“叩问朝暮”为题,与大家分享我的感悟。

第一,朝暮问己,何以厚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好的德行与修养,从来不是瞬间的觉醒,而是来自细微却持续的自我审视与自我超越。有人说,你如何度过一天,便将如何度过一生。希望大家从每一个朝暮中积蓄能量,不断自省与更新,走向更加辽阔的自己。

在慎独内省中明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步入大学,意味着大家开始真正以成年人的姿态思考与规划。迎新现场的“劝学榜”恰如一面镜子:“红榜”表彰奖学金及各类竞赛获奖者,激励大家见贤思齐;“黑榜”则通报近年违纪处分和学籍处理等情况,警示大家大学绝非“保险箱”。当你沉浸游戏、依赖手机、贪恋温床,时间悄然流逝,成长和进步将会渐行渐远。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为的是明得失、知进退,更好地校准人生方向。希望大家时常自觉地叩问自己:今天是否虚度光阴?德行是否有所提升?梦想是否更近一步?这份自觉,从来不是千篇一律的模板,更不是用统一的标尺丈量每一个独特的灵魂。大家要学会敬畏与谦逊,也保持批判与锐气;要遵守规则与底线,也不囿于陈规、不怯于不同。希望大家在更多自主的时间中自省、自律,成为一个更加真实、鲜活的自己。

在知行合一中立德立德,对华交人而言,从来不是宏大叙事,而是脚踏实地、身体力行,细微处见精神、平凡中显境界,不仅塑造个人品格,也深深融入学校精神血脉,体现在建设与发展的每一个奋进步伐之中。华交的诞生,承载着开国上将赖传珠将军回报桑梓的深情和老一辈革命家振兴赣鄱的厚望。自1971年,65位“拓荒人”筚路蓝缕、星火寻梦,在江西南昌开启艰苦卓绝的办学历程起,一代代华交人秉持“日新其德、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风雨兼程、接续奋斗,开创了巍巍学府三千亩、二十万英才遍九州的生动局面。近年来,学校发展势头强劲,排名屡创新高,特别是在去年省管高校综合考核中位列研究型高校“第一等次”第二名,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跃升至第175位、稳居行业前三,接连取得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发明奖等一系列历史性突破。每一项荣耀都凝结着华交人求真务实、不舍昼夜的精神追求。作为最年轻的华交人,希望大家从此刻起只争朝夕、启航追梦,用青春之笔书写华交之光。

第二,朝暮问新,何以成才

大学不仅是传承知识的殿堂,更是科技创新、培养人才的沃土。在这里,每一天的朝暮流转都蕴含突破的可能,每一次的大胆尝试都孕育创新的希望。成才之路没有坦途,需要我们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始终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变化,以广阔的视野向外开拓。

在热爱的领域坚定深耕。上周,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福耀科技大学分享时提到,自己“每天都会维持学习的热情和精力,主动吸收新知识,同时思考未来该朝什么方向努力、该学什么新东西”。当前,人工智能让答案触手可及,但它无法完全代替人们学习思考、提出问题、判断价值。理解知识、整合知识甚至创造知识,从来没有捷径,勤学刻苦、持之以恒依然是无可替代的最佳路径。你们的大师姐、“时代楷模”单杏花校友,三十年来如一日,坚守在铁路客票系统研发的最前沿,带领团队将中国铁路12306发展成为全球访问量最大、交易量最大的票务系统。同学们,伟大的事业源于日常的耕耘,非凡的成就来自平凡的积累。希望大家在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在喧嚣浮躁时坚持专注,在热爱的领域深耕不止,走艰难但正确的道路,做一个不焦虑、不盲从的长期主义者。

在未知的领域勇敢探索。这不仅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能力。它需要突破舒适区的勇气、拥抱不确定的胸怀,以及连接世界的眼光。我校杨辉教授是智能化应用研究的先行者,他孜孜不倦、朝暮以求,研究成果既服务交通大行业,积极推进我国高铁智能化建设,也服务江西大产业,为稀土冶炼智能化提供关键技术支撑,摘得我省首个“技术发明奖特等奖”。大学尊重每个人的想法与选择,鼓励个性化成长、支持多元化发展。希望大家始终葆有提问的勇气、守护想象的热情,培养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思维,在一次次尝试中拓展认知、收获新知。人工智能时代给每个人都带来更多机会,我们期待,华交校园能孕育更多富有灵动的创意与具有突破性的创新——也许在今天的会场,就有未来以科技改变世界的梦想家、以智慧引领行业的开拓者。

第三,朝暮问远,何以担当

“己立立人、己达达人”,是自古以来读书人的志向与追求。立德成才,归根到底是为了奉献社会、报效家国。希望大家朝暮问远,以大学有限之光阴,拓展人生无限之可能,写下既属于自己、也回应时代的深彻回响与责任担当。

聚微光以成火炬。不久前,一场盛大的九三阅兵,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军队的钢铁意志、铿锵步履,展现了中国人民捍卫和平的决心与实力,我们都感到无比震撼与自豪。纪念这场伟大的胜利,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铭记民族的牺牲、历史的真相、和平的不易,唤起每一个人对文明、正义、善良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坚守。在山河破碎、国难当头的岁月,青年学子于战火中求学、在硝烟中思索。他们的“朝暮”,是为民族存亡而战;他们的“叩问”,是如何让积贫积弱的中国走向自立自强。生逢盛世,“叩问朝暮”对你们而言,不再是如何救亡,却仍需思考何以自强、为国图强。今天,我们谈家国担当,未必都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未必都要成为英雄,而是希望每个人都成为一束光。这光芒,可能来自你学业上的专注、对待他人的善意和永不言弃的坚持。希望大家不要将目光仅局限于分数与绩点,而要把个人的“朝朝暮暮”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在实现梦想与价值的道路上,真正成为内心光明、脊梁挺拔的人。

积跬步以至千里。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就是当一个人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东西后还留下来的。”那么数年之后,当大家离开校园,真正留下的又会是什么?我希望,是健康的体魄、阳光的心态、学习的能力、探索的勇气、抗挫的韧性。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内卷”与“内耗”仿佛成了许多人青春的常态。但我想告诉大家:人生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真正的成长,不是被动陷入焦虑,而是主动选择方向;真正的强大,不在于征服外界,而在于安顿内心。在你们当中,有本科新生王敬豪,因意外失去双腿,却依然积极向上、刻苦求学;硕士新生徐扬扬,服役期间屡次冲向火场抢险救灾,荣立二等功;还有研究生支教团,奔赴四千公里外的新疆,圆满完成支教使命……希望大家都能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沉淀出一份沉静而坚韧的力量,不慌不忙、不急不躁,锻炼好身体、控制好体重、管理好情绪,按照自己的节奏踏实过好每一天、扎实走好每一步,在阳光下尽情绽放,在风雨中从容起舞。

同学们,人生是旷野,这里没有标准答案和既定路线。广袤无垠的大地,才是我们不设终点的跑道;浩瀚无际的天空,才是我们抬头仰望的远方。愿大家在“朝暮问己”中以德立身,在“朝暮问新”中以学立业,在“朝暮问远”中以行立功,在朝朝暮暮间成长成才,成为最好的自己。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陈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