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际学院、经管学院“火车头”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羊狮慕镇书楼村开展为期七天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在实干中增长见识,在安福绘乡村振兴“多彩”画卷。

党史“红”,深植革命精神。实践队的第一站来到了赣湘边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走访了彭德怀故居,在此重温“安福苏区的创建、巩固与发展”“彭德怀与红军四克安福县城”等红色历史。听着讲解员的动情讲解,看着纪念馆里的文物陈列,队员们认真学习曾发生在这一红色热土上的革命故事,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实践队员邱芳盈感叹道:“安福县红色文化资源很丰富,纪念馆和故居建设得非常好,我们应该挖掘好、整理好、利用好这些红色资源,这样能有效提升安福县书楼村的知名度,以红色旅游推动乡村振兴。”
生态“绿”,同逐“绿”“富”共赢。安福县书楼村依山傍水,自然生态保存完好,耕地面积2861.99亩,林地面积2.3万亩。生态要“绿”,百姓要“金”,为了探寻该村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实践队走访调研了当地的土特产店和八月瓜种植基地。在春源土特产店,队员们受邀一同参与制作李子干这一土特产品,体验了清洗、改刀、熬糖、裹糖的过程。在店内调研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该店的农特产品全部取材于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再辅以传统制作方式,如安福火腿、霉茶、脆辣荞头等,“土”味十足、“特”色十足。据店铺负责人介绍,店里主要采用“前销售店面+后家庭作坊”的制作模式,全家参与加工,年销售额最高可达200万。随后,队员们结合专业知识,为该土特产店的发展痛点提供了一些建议,并为当地特色农产品进行文创包装设计,打造“传统媒体+新媒体”营销平台,开展助农直播。在八月瓜种植基地,队员们详细了解了八月瓜的种植情况,同时也学习了八月瓜培育、销售、产品开发等相关内容,并为果园的直播带货出谋划策,为乡村振兴注入青年力量。
支教“白”,点亮教育萤火。在羊狮慕学校,队员们以支教的形式,在孩子们这张白纸上写下了“强国复兴有我”的期盼。一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主题宣讲赢得了满堂喝彩,队员们与孩子们交流自己的成长感悟,鼓励大家好好学习,成为有用之才,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队员们还结合学校特色,带来了安全知识问答竞赛,以问促学。来自七年级三班的一名男生,热情地展示着他的奖品——一件印有华东交通大学校徽的文化衫,他说:“你们的问题我都会!你们的学校我要去!我想以后把高铁修到我的家门口,让我的家乡变得越来越好!”
志愿“蓝”,擦亮文明底色。这么一群“小蓝人”在书楼村随处可见,实践队员们走村入户,开展志愿服务,助力文明乡村创建。队员们开展了多场志愿服务,“七一”当日走访慰问老党员、在书楼村开展了“捡拾小烟头·传递大文明”志愿服务、在双抢期间走进田里帮助当地村民插秧、一对一宣讲安全知识、开展“村晚”表演等。队员们着力于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弘扬“铁人铁军”精神,以实际行动为服务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守护“金”,保卫村民“钱袋”。实践队员们结合专业特色,在当地农村信用社以及街头宣讲预防金融诈骗,通过案例宣讲等形式呼吁村民们保护好“一卡、二码、三要素”,并协助村民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将金融知识送到村民身边,为村民的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一支24人的队伍,一幅交织着党史“红”、生态“绿”、支教“白”、志愿“蓝”、守护“金”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实践队员们从校园走向田间地头、村道巷口,追寻红色历史故事,探寻乡村振兴路径,把青春的华章写在了祖国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