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主持研制的“不中断交通快速拼装台车技术”和“机液电一体化波纹钢板套衬快速拼装技术”,日前在武吉高速九岭山隧道养护作业中落地应用,为国内首创。5月25日,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徐长节出席高速公路集约化养护施工试点现场会,考察该技术的应用效果。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徐长节实地考察技术应用效果。
徐长节一边认真观摩作业过程,一边与技术人员交谈。他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实现台车的智慧化、模块化、多功能集成及施工全过程安全预警监控,推广应用于公路隧道常规检测养护、铁路和地铁隧道的修复加固等领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更多的科研成果落地,服务于行业和江西发展,助力交通强省建设。

武吉高速九岭山隧道养护作业过程。
作为全省唯一的交通强省建设试点高校,我校利用在交通、土木方面的学科和科研优势,与江西省交投集团、江西基业良工桩机制造有限公司共同研制出“不中断交通隧道维养台车”和“机液电一体化波纹钢板拼装系统”,在九岭山隧道集中维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我校土建学院朱碧堂教授说:“此项技术实现了大型工程机械和维养车辆交叉作业、不中断通行,平台移动速度快、稳定性好、定位精准,并采用机液电一体化波形钢板拼装系统对隧道加固波纹钢板进行了高效、精准拼装。”
据南昌西管理中心九岭山隧道专项工程处处长袁航介绍,该装备不仅为隧道集中维养提供了可能,而且还将隧道修复工期从原定的60天降至22天, 减少了车辆绕行给社会带来的不便和经济损失。“同时,采用机电一体化取代传统人工搭设脚手架进行波纹钢板拼装,节省人力成本达50%。”他说。

高速公路集约化养护施工座谈会现场。
现场考察结束后,徐长节出席了高速公路集约化养护施工座谈会。校企双方就技术研发与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马莉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