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上网认证 智慧交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交大要闻 > 正文

柳和生到材料学院调研:小学院要成“大材料”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05-20 浏览:

5月19日下午,校党委书记柳和生到材料学院调研。

17FD3

校党委书记柳和生到材料学院调研。

认真听取工作汇报后,柳和生肯定材料学院有“真材实料”,期待未来发展更有“才”、更有“料”。他强调,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新”和“老”的关系。材料学院是“新”学院,新学院要赢得新关注、创造新业绩、展现新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老”学科,越老的学科因地盘大、舞台广、接口多,越有机会与新兴学科交叉融合。二是“小”和“大”的关系。学院规模小、专业少,但在促进学校发展中要起到“大材料”的作用,金属材料专业要提高“含金量”、高分子材料专业要增加“高分值”,使小学院成为支撑学校发展的“大材料”。

如何有“真才”?柳和生指出,

——人才培养是根本。人才培养要体现两“色”,一是时代底色。“新工科”建设是我们要用心去做的“新功课”,绝不是“旧瓶装新酒”,要用心琢磨,精心打磨,让老专业焕发新面貌。二是校本特色。要围绕交通特色、轨道核心,主动接受“核辐射”,产生“向心力”。

——人才队伍是支撑。人才队伍最关键的是学科建设和团队建设。学科建设要有人,要处理好“人头”和“头人”关系。“人头”是队伍的规模,“头人”是队长的规格,要“两头”并重、同时发力。从“人头”到“人员”“人手”,再到“人才”“头人”,整个成长过程有规律性、是渐进式。只有“人头”,没有“头人”,则群龙无首;只有“头人”,没有“人头”,则领军人物无军可领、带头人无人可带。“大家”需要“大家伙儿”,前面的“大家”是“牛人”“头人”,后面的“大家”是“NEW人”“人头”。建学科,要科学建。要进一步理顺学校与学院之间的关系、明确学院与学科之间的关系、紧密学科与学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学科和学者的关系,要让学者对学科要有归属感,学科对学者要刷“存在感”,亦即不只是在整理申报、建设和评估材料时才感觉到学科的存在。要规划好学科发展方向,有所先为、有所后为、有所强为、有所弱为,甚至有所不为,为此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底色”和“特色”。学校交通是特色,轨道是核心。所谓“核心”,就是特色优势学科要对其他学科有“核辐射”,其他学科对特色优势学科有“向心力”。学科建设要亮底色、强特色,走特色发展之路,做有特色的“异军”,谋求“异军突起”,确保交通特色不褪色,轨道核心要成“核”。二是“已有”和“应有”。既要发挥学科已有的优势,让优势更优、强势更强,又要根据时代进步的需要、服务面向的需要、特色发展的需要,深化学科的交叉融合。三是“前沿”和“眼前”。科学研究要顶天立地,一只眼睛瞄“前沿”,遵循学科发展趋势,紧跟学科发展前沿;一只眼睛瞄“眼前”,对接大行业、大产业,找到主阵地、主战场,服务行业和地方发展。团队建设是学科的载体。团队应该是有共同学术追求而结合的团队,不是为了争资源和利益而凑合的团伙。希望每一个团队都是很拼而不是“拼”的团队。

如何有“实料”?柳和生强调,

一是“料想”,要敢想、有梦想、有遐想、有理想。遐想不是瞎想,理想不是嘴里想、心里想,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要心中“有谱”,干时“靠谱”,要从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努力的方向,科学编制学院发展规划,引领大家踮起脚来、跳起脚来“摘桃子”。

二是“果料”,教学科研都要有成果,包括显性成果和隐性成果。要实施好“头面”工程,让科研成果从“笔头”到“地头”、从“纸面”到“地面”,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服务行业和地方发展。

柳和生指出,育新人首先要育“人心”,因此党建思政工作是“主菜大料”,不是“配菜佐料”。要强化阵地建设,树立品牌意识,着力打造叫得响、有特色、能持久的“一院一品”。党史学习教育是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学党史、办实事,要着力整顿干部作风问题,重点解决好目前师生最关心、最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面对师生的诉求,未必件件能答应,但必须事事有应答,做好“解决”和“解释”工作:条件具备的,马上解决;条件暂时不具备,但应该解决的,要上马解决,也就是创造条件解决;一段时间内实在解决不了的,要做好解释、主动响应,情开道、理压阵,求得通情达理。

两办、组织部、人事处、研究生院负责人,材料学院班子成员及部分教师代表参加座谈会。

责任编辑:陈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