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类的发展史也是社会的发展史。社会涵盖了人类活动的所有成果:复杂多变的政坛风云;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经济问题;光辉灿烂而又源远流长的文化结晶。人与社会联系的息息相关,也注定了人类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我们是否真的能够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
12月4日晚上7点半,图书馆202室座无虚席,掌声不断,来听讲座的同学和老师被讲台上时而幽默说笑、时而拍案而起的学者深深吸引——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的周孝正教授,周教授用他特有的广博知识和解说风格为交大学子剖析了当今社会。

社会分层引发的思考
中华五千年的发展过程抬眼可见,无论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还是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有一个现象始终瞩目——社会分层。
社会分层在任何社会制度下都不可避免。统治阶级的意志用事,导致权力往往被构筑成一个金字塔的形状以便为其服务。处在金字塔的中上层,也就意味着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保障。相对来说处在最低层的往往是大多数的边缘弱势群体,靠出卖劳动力来获得收入。他们处在社会最底层,因此对社会的现实状况有着最直接的体会。
社会分层必然导致社会不公平的出现。有人贪污腐败,骄奢淫逸,也有人食不果腹,草草了此一生。社会分层的出现造成社会稀缺资源分配出现问题,人是环境的产物,都希望自己能够享用足够资源的权力。但是,事实并不能如每个人所愿,这也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入学资源分配率的不充分,我国今年大学录取率为25%,这似乎对于那些没能进入大学校园的人来说不够公平,所以就有人提倡以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在他们看来,素质教育一方面可以促使有才能的人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资源的分配得到优化。但从实际意义上来说,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不矛盾,而关键是怎样做到公平。
古人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但就社会发展来说,应该是“不患寡而患不公平”。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所有带有选拔性质的事项都具有一定的残酷性。这种残酷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垂直流动,从整体上,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不断变迁着的社会百相
社会变迁,有改良,改革,革命,造反,乱动等形式。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史上,社会变迁不胜枚举:先是康梁维新,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再是八年抗战,内战时期,以致到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等。其中有失败也有成功,失败的曾使神州大地上饿殍满地,成功的也确实让中国迅速发展,步入了同步发展的国际社会当中。
作为研究社会变迁的社会学,它的目标就是改良,那么什么是改良?
社会体系从下往上的改变称之为改革,但从上往下的改变称之为改良,而且改的都是社会中那些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现象。
社会关系若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然使得民不聊生,百业凋敝,更谈不上社会发展。改革、革命、科学、民主自“五四”运动以来就占据了整个社会的话语霸权,成了社会发展的代名词,只有通过不断改良,不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直至改正问题,社会学也由此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当中体现其真正的价值。

不患寡而患不公平
社会问题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千变万化。它似乎是社会的一个顽疾,永远都无法根除。
中国的“三农”问题由来已久: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三农”问题解决之艰难似乎与节节高升的房地产事业形成悬殊的贫富对比。如何解决社会之现状,如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美联储的格林斯潘却一语道破天机:落实农民的土地权是根本。
目前,中国存在一系列都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养老、医疗、上学、住房等与民生切实相关的话题始终无法绕开去。社会腐败、物价上涨甚至是股市泡沫都成为公民所必须正视的社会现实。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社会问题,甚至一些无形的社会现象也在人们不经意间左右人的思想,并误导大众的判断力:某些大学教授在公众场合做不负责任的讲解;一些作家不潜心著述却依靠邪门歪道娱乐大众;各个行业里或明或暗的潜规则道德败坏毫无诚信可言等等,这些社会暗流比看见的问题要更可怕。
社会,成之于人也应该服务于人,出现问题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够用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它以致刻意逃避掩藏忽略。作为社会发展的引导者,应该时刻为民生着想,在社会分配中合理运用公平科学原则,正如周教授所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公平”。科学用来求真,一切决策以科学理性为前提,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时刻为社会人着想,尤其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着想,只有这样,和谐安定富裕的社会也为期不远。

(摄影:詹前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