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上网认证 智慧交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交大要闻 > 正文

内政与外交 冯绍雷从大选看大国关系

作者: 来源:孔目湖讲坛  时间:2008-04-12 浏览:

  美苏争霸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呈多极化趋势发展,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及一体化愈演愈烈,继而推动着各国政府纷纷进行改革,出现了少见的政府更替密集期。自2007年以来,先是法国、英国和日本相继进行了大选和政府换届,紧接而来的是今年的俄罗斯和美国的总统大选。与此同时,韩国、巴基斯坦、古巴等重要国家或是通过总统大选,或是通过议会大选实现了政治更替。众多大国的大选背后预示着国际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呢?中国又该如何把握正在进行选举的国家的当前态势、发展前景及其对外关系的脉搏,积极应对机遇与挑战,实现中国的迅速崛起呢?

  4月10日晚7时,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教授做客我校第180期孔目湖讲坛,做了题为“从大选看大国关系”的讲座。冯教授以其幽默的语言、独特的视角为我校师生开启了一扇了解国际形势走向的窗口。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国内政治形势决定着国家的对外政策,同时国际关系又影响着国内政治的发展,对各国内部政治经济和对外政策关联性的研究,就成为国际关系学界重要的研究趋向。当前,各大国的大选为探究国际关系的走势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契机,借此可以从各国大选及其对外交关系互动调整的角度,理解当前的国际关系发展前景。

  大选后践行改革 美欧关系何去何从

  欧洲主要国家的大选,几乎都牵涉到其国内政治经济变化与大国间关系的调整与变化。德英法等国政治领导人倡导改革亮相于各国的大选中,谋求在大国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比如英国,冯教授于6月下旬前往伦敦作学术访问,到达那天正好是前任首相布莱尔离开唐宁街10号、新任首相布朗进入首相官邸。一向具有绅士风度的新任首相在首相官邸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果断地表达了一个意愿:“从今天起,一个改革的时代、一个行动的时代开始了”。第二天,布朗发誓改革的言辞被放在伦敦各大报的头条。与其说这是布朗就职的誓言,还不如说这是欧洲主要国家新任领导人几乎普遍的立场。很难估计目前发生在欧洲主要国家的改革趋势,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改变现状,但是政治精英们的政治意向十分清晰,那就是深刻感受到了面对全球化激烈的国际竞争。

  欧盟一体化合作成为必然趋势。自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后,欧盟有过一段大刀阔斧的深化和拓展经历,但最近两年,欧盟一体化遭逢艰难挑战。然而,在欧洲大选中,各个新当选的政治领袖却都坚定不移地表达了推进欧洲一体化的决心。比如法国总统在竞选口号中就表明:“欧盟,法国回来了”,以表明自己的欧洲派立场,显然各国大选推进了一体化进程。

  欧洲的大选与大西洋关系的现状与走势息息相关。虽然03年的伊拉克战争使得美与法德俄间的关系一度陷入僵局,但大选前后各国都调整了对美关系,各国所表达的意向,一方面是说明跨大西洋关系的修复势在必行,维持大西洋关系合作的门面是可以实现双赢的。作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支有着举足轻重力量的欧盟,与美国的合作道路并不是那么的顺畅。诚如美国外交学会会长理查德•哈斯最近所言:“随着21世纪世界形势更加动荡不安,对面临的威胁、前景的判断以及所肩负的义务等方面的确认远比冷战时期困难”。因此美欧的合作将更加具有选择性、更加难以预知。
   
  政府更替 俄融合西方建立伙伴关系

  俄罗斯的崛起,备受人们关注。俄罗斯总统大选则似乎更具有几分戏剧性色彩,一方面是普京总统备受人民青睐被要求连任总统;另一方面是人们对可能出现的总统候选人琢磨不透。 新任总统候选人的变化莫测使得08年俄罗斯总统大选扑溯迷离,终于,2007年底俄罗斯议会大选后传出了最重要的信息——普京总统提名第一副总理,和他共同工作17年的老同事、圣彼得堡大学的老校友德米特里•梅德维杰夫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对于国内,梅德维杰夫不仅仅长期注重社会经济发展,而且非常关注国家权力与社会公民之间的和谐;对于国际战略问题,梅德维杰夫向来言辞谨慎,他被国外尤其是西方的评论家喻为候选人中“最为自由主义的一个”。梅德维杰夫的主政可能预示着一度紧张的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将会有所缓和。

  冷战结束以来,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曾经历过两次起落,对于俄罗斯来说,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与西方决裂呢?事实上,普京本人一直都认为,强硬与抗衡是必要的,但是不必走向绝路。这是后冷战客观情势使然。但无论是普京时期,还是作为元首和政府首脑的梅德维杰夫与普京并驾齐驱的新时代的来临,对俄罗斯来说,一种荣耀和创伤并存的历史记忆,再加上当今的重新崛起,使得它必定会寻找一种与西方既合作又竞争的新型关系。

    

  驴象之争 美国两党的“未来对外战略”论断  

  国际舆论更为关注的自然还是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有史以来,由女性和非洲裔的总统参选人在党内居领先地位的状况还是美国总统选举史上的第一次。同时,两大党候选人中,既没有现任总统或前任总统、也没有副总统的现象,也是百年来所不遇的。至于两党竞选活动比总统候选人提名初选整整提前一年开始,在历史上更属首次。上述现象不仅说明了此番美国总统竞选之激烈,而且,不管结果如何,恐怕多少也预示着一种期盼革故鼎新的改朝换代般心态正在集结。

  人们常说,美国外交关注的首先是内政。但是,外交议题始终是竞选活动的焦点之一。特别是当两党各位候选人自去年秋天后接连在《外交季刊》上相继发表外交立场报告,已经提前把两党关于外交问题的争论早早摆上了竞选擂台。

  对美国外交的观察,民主、共和两党的共同点和差异已经大体有所反映。比如,两党各位候选人都强调美国在未来国际社会的领导地位,强调要弘扬美国价值观,强调要恢复自信,建立一个强大国,这些都显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及其在当今世界作为唯一超级大国将持续存在的现实。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两党候选人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示了要与布什外交政策或全面、或局部保持距离。但无论是共和党上台还是民主党上台都不会放弃美国作为最强大战略力量拥有国发起单边行动的特殊地位。

  慎对各大国对华政策 中国肩负双重使命

  在各国的大选中,中国的迅速崛起成为焦点,各大选国领导人都纷纷调整了对华政策。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的俄方主席正是梅德维杰夫,毫无疑问,他当选总统肯定会全力支持中俄关系的继续发展;法国总统萨科齐当选后首次访问中国,并明确表态反对台湾“入联公投”;英国首相布朗当选后的首次访华,明确表达了与中国发展中英战略伙伴关系的意愿,并且表示欢迎中国资本到英国投资;美国民主党候选人之一的希拉里在竞选演讲中还正式提到了“中美将是本世纪最为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日本新任首相福田首相也表示将大力推动中日关系的继续发展。尽管一些外国媒体借商品、环保、奥运等题材进行反华的论调依然存在,甚至某些西方政治家由于缺乏了解或者政治需要,借机利用反华势力作点文章,但各国大选中的当选领导人、包括重要候选人的积极务实的主流对华立场,传达出国际社会希望理解中国与中国合作的期盼。作为迅速崛起的中国已经逐渐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既要维护本国人民的利益,同时也要维护世界的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摄影/詹前裕)

责任编辑:admin